please choose Enter mobile version | Continue to desktop version

【瑞士黑金手】用木工技能走跳世界:面對未來,我們有不被取代的自信!

作者 顏敏如


「黑金手:瑞士技職教育」這個小系列的短片連結,雖然大部份是讓人難以了解的法語、瑞士德語或德國德語,我仍要鼓勵讀者耐心看完每個嵌入文字中的短片,因為觀看影片中人們的舉止言行和周遭的背景環境等等,都是一種認識、一種學習、一種獲得。

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
我是木工大衛,27歲。選擇木工為職業,可說是水到渠成,理所當然。

由於爸爸喜歡自己動手製作或修理器具、物品,所以家裡一直有個存放各種工具和木料的房間。從小,這工作房就是我們兄弟遊戲的空間之一。記得有一次,約是8歲吧,爸爸又在工作房裡忙著,我和雙胞胎弟弟就在他周圍探險。忘了當時打算做什麼,只記得我們必須先從鋸掉一段木頭開始。那時的分工是,弟弟按住木頭的一端,我拿著小鋸子前後來回滑鋸;往前往後,又往前又往後,突然間,我感覺有些卡鈍,就在這時候看到弟弟的手指流出鮮血,他痛得大哭,我一下子驚呆了!媽媽立即打電話讓阿姨迅速趕來看著我和小弟,她自己和爸爸抱起雙胞弟弟開車衝向醫院急診室。後來才知道,弟弟運氣好,鋸子沒鋸進骨頭裡。

這一意外經驗並沒把我嚇退,我就是喜歡木工敲打的工作。8年級時,經人介紹,我到隔壁村的一家木材廠觀摩,待了5天,實地了解木工行業究竟是怎麼回事,我很喜歡。國中畢業後,要學木工的意向已經非常明確。等到上了職校,才知道戰鬥正要開始,因為要學的,太多太多!

從中學開始的紮實訓練
木工大致分兩種,有的做家具,有的做地基或房子裡外需要木頭的一切。我們那一期有2班,約40人。每週1天在校學習,4天在木材企業實務操作,4年後畢業,可拿到聯邦能力合格證書。

在校時,除了教室及實習場的學習之外,4年中還有總共55天的深入專業課,讓每個人有機會完全實踐書上的理論,也就是結合實作,把理論剖析到最細微。我們還有「社會科學」,這是每個職校生(無論哪一行業)的必修課,內容大約是認識世界、有關歐盟的知識、瑞士的政治結構和各政黨的情況、社會實情、教育體制、經濟動向、文化活動、體育競賽、如何填稅單、保險有哪些(健保、房保、車保……)等等,讓人多了解自己生活周遭的一切,也就是具備身為一個公民應該有的基本知識。

職校3年級時有個一天半(約12小時)的考試,用意是讓每個人知道自己究竟學得了多少。4年下來,除了認識各種木材的特質及懂得如何運用這些特質,讓它們發揮最大功效之外,還必須修完計算、丈量、設計、畫施工圖、認識器械機具的作用與功能,並能熟練操作等等。

4年級時有個重要的寫論文作業,就像是要在電腦上完成一個作品那般。每個人必須想像要做出什麼物件,並把細節寫成論文。在這功課上,我選擇做一把電吉他。那時想,既然要寫,不妨也把實物做出來吧。最後,我完成了論文,也完成了一把電吉他。

大衛的電吉他作品。

瑞士技術基金會(Swiss Skills)每兩年舉辦一次職校技能競賽[1],任何有興趣的職校生都可參加。從區域開始直到全國比賽(Swiss Skills 2018)最後是組隊參加國際大賽。有些人還在職校階段就已奪得世界優先名次(World Skill Abu Dhabi 2017),不但對他個人和整個家庭意義重大,連他上課的職校和實習的企業也都同感光榮!

職校畢業前的那一關,人人都不敢輕忽。每個人必須從無到有,先決定要做出什麼作品,然後一邊動手製作,一邊針對這作品寫一篇15到20頁的論文陳述細節,並且以powerpoint呈現於同學及老師面前時,說明曾經碰上了什麼問題,怎麼解決了,或無法解決。寫論文和製作作品期間,視察人員到實習的木業廠看我的工作進程,對我提問,並且和上司談我的工作情況。我的畢業作品是一座以白冷杉做成的轉彎立櫃,現在就放在家裡給爸媽用。

畢業製作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家具。

做木工的生活怎麼樣?
拿到證書後,願意深造的人可以去木業專校就讀。如果成了工技專員,就有資格接受實習生加以訓練。我們這一行業,後來轉成建築師的,也大有人在。我自己畢業後則選擇去隔壁村的木材廠做幾個月。兵役期到時,我服了替代役,殘障者職訓中心VEBO就是我服役的機構。中心裡有個設備齊全的木材廠,我就在廠裡幫忙,有時和他們一起工作,有時也修理些器物。

我在一家小公司開始了第一份正式的工作。同業間總是會傳遞些消息,有一次工地上的夥伴介紹我去另一家大公司,後來我被外派到中東[2],陸陸續續,總共約兩年的時間,去了沙烏地阿拉伯、杜拜、巴林、科威特、卡達等等國家,主要是做手錶、珠寶的展覽場(就像瑞士每年春天的巴塞爾展)。不過談到工作場所,我更喜歡在建築工地上班。房子還沒蓋好,就在戶外操作,房子蓋好了,就在室內敲敲打打。一般說來,我和同事相處得不錯,要是碰到趕工,或因聯絡上出錯而無法按時進行工作時,就要讓人罵髒話了。

工作中的大衛。

我們木工行業畢業5年後,每個月的稅前收入大概是5,200瑞朗(約15萬6千台幣),只要房租不超過收入的四分之一,就可以有個相當穩定的生活。我每個月大約工作180小時,有週休2日,冬天時早上摸黑上工,到了晚上,就由月亮陪我回家。閒暇時,我喜歡下廚烹飪,拿不同的食材做實驗,並且大請客。我還和朋友組了個樂團,我是吉他手,就用自己做的電吉他演奏。通常我們自己寫歌,自己唱;有時候以朋友的貨車搭個小舞台,找個空地(必須經過允許),來個小演唱會,自娛娛人。對了,時不時來段沒有譜的即興演奏,最讓我感到滿足。

圖中最右邊的男生就是大衛。

面對未來,我們有不被機器取代的自信
到外地旅行總是不如在家舒服,我也不喜歡飛行。不過,2年前我倒是和小弟到澳洲旅行了3個月。其中有2個月的時間,我們租車輪流開,到處去,大約跑了1萬5千公里。我在國中時學了3年英語,算是用上了。我讀過一整套Harry Potter和一些科幻小說,但書本對我並不重要。有時我讀報,開車上工時收聽新聞。Netflix上的電影倒是很吸引我。

現在我開著一部白色大車,載著工具器械自主工作,將來或許會開家公司,不過這得從長計議才行。平日上班已相當累,所以我不運動,也不參加社團,主要是因為工作時間不固定。

我是領了洗的天主教徒,但不上教堂;神父講的老是那一套,聽了10分鐘就讓人覺得無聊。我想,教會太老了,應該有些進步才行。

基本上,我們這一行沒有被機器人取代的威脅,因為優秀的木工從業人員必須反應靈敏,迅速變通,工作還要能不失精準、細緻。到目前為止,我實在看不出為什麼機器人有能力做這些。



Passing by

Scary

Shake hands

Fresh flowers

Egg
This article already0people Comments

Please comment

All comments

Fan0 view167 Reply0

Read leaderboard

Powered by Art Like Club © 2019-2025